好文分享 | 关于无菌药品对原材料要求的简介
1
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及放行检测
无菌药品生产的相关原辅料,虽然配制成药液后,在制剂生产过程中会经过除菌过滤,但除菌过滤前仍需要检测药液的微生物限度,这也是从滤器的细菌截留效率的风险角度考虑,GMP 法规也有相应的要求,因此原辅料也必须有相应的微生物限度控制标准,其控制标准应从科学角度出发,要同最终除菌过滤前药液微生物的限度相匹配。此外,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的除菌过滤,一般并不能去除细菌内毒素,而无菌药品的成品质量标准都会有细菌内毒素的标准,因此,对相应的原辅料也要制定合适的细菌内毒素质量标准。制定了相应的质量标准后,每批次物料在放行检测过程中,需要这些微生物指标符合要求后才可用于生产,即使是条件放行,也应满足同微生物相关的质量指标符合要求的放行前提。对于无菌制剂生产的包装材料,尤其是内包装材料,如果是RTU(Ready to Use,即用型)包材,不但要严格审核其质量标准,而且要确认其达到质量标准所采取的控制手段及措施,例如,如何进行相应的清洗、清洗流程是怎样的、使用的清洗设备怎样、清洗效果是否经过验证、清洗过程是否有相应的中控取样、中控标准是怎样的、使用哪种灭菌或除热原方式、灭菌或除热原设备是否经过确认等。对于无菌药品生产相关的关键耗材,尤其是直接接触药液的耗材,如果是即用型,其质量标准中应该涵盖相关微粒及微生物的控制指标,出厂放行时最好也进行相应的检测。
2
原材料使用前的处理、控制
对于物料,使用前需要确认放行检测结果是否符合标准、包装是否完好、取样是否具有代表性。对于包材,尤其是内包材,如果采用的是 RTU 包材,使用前需要核对其 COA(成分分析报告),确认其放行检测结果符合质量标准,此外,使用前还需确认其包装的完整性;如果采用的是非RTU 包材,采购到工厂后进行相应的清洗、灭菌(除热原),工厂需要具备相应的清洗、灭菌(除热原)设备,需要建立相应的清洗、灭菌(除热原)程序,清洗、灭菌(除热原)效果也需要验证,而且进行每年 2 次的无菌工艺模拟时也应验证包材无菌性是否可靠。对于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关键耗材,如果要进行清洗、灭菌, 需要进行清洗效果确认或验证;如果进行相应的灭菌,需要进行相应的灭菌装载验证,确保其灭菌效果的可实现性和重现性。
参考文献:
周昀.生物药无菌工艺实践总结[J].流程工业,2023,(12):56-59.
关于我们

微信号丨BIONCE_BIOTECH